5月12日,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,双方达成关税调整重要共识,引发全球经济与木材市场强烈震动。
此次关税调整核心为:
美国修改2025年4月2日第4257号行政令,暂停24%对华商品关税90天,保留10%关税,并取消多项额外加征关税;
中国同步修改税委会公告,实施相同比例关税暂停与保留措施,并暂停或取消部分非关税反制。
调整后,美国对华加权平均关税从145%降至30%,中国对美关税从125%降至10%。
这场持续数月的贸易博弈暂时缓和,但背后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暗流仍在涌动。对于涂料行业而言,这场贸易博弈不仅是一场成本与市场的激烈角力,更是一次国产替代与全球化突围的历史性机遇。
NO.1
关税“过山车”:挑战与机遇并存
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历经多次调整,从2024年对电动汽车、锂电池等关联领域加税102.5%,到2025年4月对钛白粉等关键原料加征125%关税,再到如今部分税率回调至10%,涂料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都被卷入了这场关税的漩涡之中。
原材料成本之困:成本释放与国产替代
关税下调带来的直接效应是成本端的释放。以高端树脂、钛白粉等关键进口原材料为例,税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,企业就能节省数百万的成本空间。
钛白粉作为涂料的核心原料,此前因关税因素,进口成本一度飙升至5万元/吨,远超国内市场价格。在短期成本压力下,部分依赖进口高端产品的企业甚至面临断供风险。
这也倒逼国内企业加速技术攻关。从供应链自主可控的战略意义以及成本优化的角度考虑,关税博弈或许将加速国内涂料企业的国产替代进程。
出口市场的“冰与火”:市场重构与升级契机
美国市场对中国涂料的直接依赖度较低,但新能源车、港口机械等关联产业的高关税,间接冲击了汽车涂料、工业机械涂料的需求。
从更深层次来看,关税下调还倒逼行业进行升级。外资品牌的进入将带来更先进的技术和更严苛的环保标准,推动本土企业摆脱“低端竞争”的困境。同时,国际市场的开放也为国内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了机遇。
那些在技术、品牌、服务上实现蜕变的企业,或将迎来全球化布局的新契机。部分头部企业已经启动“双供应链”战略,在维持本土产能的同时,在越南、马来西亚建立分厂。这种“鸡蛋分篮”的策略既能对冲政策风险,又能贴近区域市场。
此外,随着美国关税的下调,美国进口涂料产品价格将更加“亲民”。长期以来,高端涂料市场被外资品牌垄断,关税壁垒曾是本土企业的“保护伞”。如今,进口产品成本降低,消费者将拥有更多选择。如果本土品牌仍依赖低价策略,恐怕将陷入被动局面。
NO.2
驭浪之道:构建竞争壁垒
关税下调后,外资品牌的“技术碾压”态势将更加明显。本土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,突破核心技术瓶颈。例如,水性涂料、粉末涂料等环境友好型产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,但国内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储备仍有不足。通过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合作,或引进海外技术人才,加速产品迭代,本土企业才能在高附加值市场占据一席之地。
技术升级: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
关税下调后,外资品牌的“技术碾压”态势将更加明显。本土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,突破核心技术瓶颈。例如,水性涂料、粉末涂料等环境友好型产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,但国内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储备仍有不足。通过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合作,或引进海外技术人才,加速产品迭代,本土企业才能在高附加值市场占据一席之地。
供应链重构:降本增效的“硬功夫”
关税下调可能会压缩进口原材料成本,但本土企业仍需警惕供应链风险。一方面,企业可以借助政策红利,深化与东南亚等低成本地区的原料合作;另一方面,通过数字化改造优化生产流程,如引入智能仓储、自动化生产线,降低综合成本。此外,建立区域化供应链网络,提升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,也是关键所在。
市场细分:精准定位“差异化赛道”
在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中,本土企业应避免与外资品牌正面交锋。例如,可以聚焦细分领域,针对农村市场开发高性价比产品,或深耕工业涂料中的特种防腐、防火涂料等小众需求。同时,结合“国潮”趋势,打造具有文化辨识度的品牌,如推出融合传统工艺的艺术涂料,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与情感价值的需求。
生态共建: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抱团取暖”
关税下调将加速行业整合,中小企业若固守传统模式,恐怕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。通过组建产业联盟,共享研发资源、渠道网络,甚至联合制定行业标准,可以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。例如,长三角、珠三角的涂料产业集群已经开始探索协同创新模式,这种“生态化”发展路径值得推广。
NO.3
消费觉醒:从“外资崇拜”到“国货自信”
近年来,中国整体实力不断增强,在航天航空、人工智能、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着成果,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态势。随着中国科技硬实力的提升,国内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升级。以华为、大疆、比亚迪、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崛起,正不断增加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自信心和认可度,为国货浪潮的崛起提供了文化支撑和市场机遇。
在关税战的背景下,消费者对“伪国货”外资品牌的认知逐渐觉醒,叠加Z世代对健康、环保需求的升级,国产涂料品牌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。
关税下调只是行业变革的序章。未来,环保法规趋严、消费需求升级、数字化浪潮冲击等多重因素将相互交织。本土涂料企业需要树立“长期主义”思维,将短期应对与长期战略相结合。
绿色转型:提前布局生物基涂料、零VOC产品,抢占碳中和政策红利;服务升级:从“卖产品”转向“卖解决方案”,例如为建筑企业提供涂装一体化服务;数字化赋能: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,通过C2M模式实现柔性生产。
“冲浪者的姿态,决定能走多远”。中美关税松绑对涂料行业而言,既是短期利好,更是长期转型的契机。
涂料企业需加速市场重构、技术升级与供应链优化,以性价比和本地化服务重塑全球竞争力。“风浪越大,鱼越贵”,唯有主动破局,方能向阳而生。